中国“薛定谔”式暴利由核酸检测机构揭晓

作者
李正鑫

 

核酸检测机构陷入“薛定谔”式暴利的处境。

核酸检测机构陷入“薛定谔”式暴利的处境。(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北京当局坚持实施“清零”防疫政策催生了核酸检测产业,核酸检测机构陷入“薛定谔”式暴利的处境。目前有核酸机构暂停接收样本,直言地方政府财政不及时予以结账。

过去三年来,核酸检测似乎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北京当局坚持“清零”防疫政策下,核酸检测业务利润丰厚。然而,网上一张关于河南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暂停接收新冠核酸样本的通知截图引发舆论关注。

通知显示:从2021年1月至今一直承担着城区大规模新冠核酸检测任务,试剂耗材及人工费用投入费用较高,目前各区县均未及时回款,导致机构运转压力太大,接总部通知,于2022年11月11日(本周五)零时起暂停接收各县、区所有新冠核酸样本。并注明待资金到位后,再正常恢复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据许昌市卫健委2021年1月24日发布的“许昌市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名单”中,许昌市区的核酸检测医疗机构包括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地址位于许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商数据显示,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22日,企业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内,所属行业为卫生,目前的经营状态为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据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许昌市防控指挥办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该核酸检测机构此次的通知,可能是因为大批量的核酸检测结账不及时,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协商,“我们暂未接到正式的官方通知,博奥润康是否继续承担核酸检测任务还需要政府协调研判。”

许昌市财政局回复称,已注意到相关情况,许昌市财政局社保科正在市政府开会研究此事。

常态化核酸检测被中国官方视为重要防疫手段之一,但近日不少省市先后调整检测的收费政策,除特定人群和特定情况外,大部分民众进行检测均需自费。此举除了增加民众的负担,也使人关注“清零”的经济成本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支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据中国网媒第一财经统计,近期包括贵州、湖南、四川、甘肃、广东等多个城市和县区,先后对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收费政策进行了调整,除了特定人群和特定情况外,其他人进行检测均需自费。

虽然地方政府强调不会强制民众测核酸,但由于中国民众进入部分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时需要有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民众只能被迫自费核酸检测。有人认为,这等同变相强迫民众坐公交要额外付费。

中国目前核酸检测机构检测能力达到5165万管/天,粗略统计,中国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115亿次左右核酸检测。中国现在约有2400家相关医学检验机构,其中近40%的医学检验机构成立于近3年内,其中2021年新增医学检验相关机构437家,是历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

诸多信息揭露,中国存在官商勾结利用核酸检测发财的问题,例如,今年2月,网上流出一段疑似哈佛学者黄万盛在私人聚会上的谈话录音,指出中国核酸检测和疫苗研发接种,都被中共权贵利益集团利用来大肆敛财。如中国某集团公司,仅靠核酸检测一项就赚了6700亿元人民币。

不过,众多的核酸检测公司恐将处于难堪境地。从相关上市公司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来看,核酸检测行业的暴利仍在,但是业绩质量堪忧,很多企业应收账款高企,几乎相当于上半年营收总和。可以说,将是“薛定谔”式暴利。

薛定谔猫(英语:Schrödinger's cat)是奥地利物理学者埃尔温·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思想实验。在此思想实验里,由于先前发生事件的随机性质,猫会处于生存与死亡的叠加状态。

目前,核酸检测费用主要来自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财政资金在疫情防控中投入巨大,部分地区的核酸检测费用结算可能存在延期。并且疫情持续,将进一步加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经营不善,带来坏账风险。

 

 

来源:看中国